為什麼這些人第一次看診,被宣布「得終身洗腎」?

「醫師,我只是最近比較累、腳有點水腫,怎麼會說我快要洗腎?」
「沒症狀就沒事吧?為什麼突然要我安排透析?」

在門診中,總有患者抱著僥倖心理,以為腎臟病是突然發作,但真相是──真正走到「需要洗腎」那一步的病人,大多早已腎功能受損多年,只是不知道而已。

本篇文章,我將用臨床經驗告訴大家,哪些族群最容易「無聲無息」走入慢性腎臟病第五期(CKD Stage 5),為什麼他們第一次就醫就面臨洗腎命運,以及你我可以怎麼做,預防走上這條不歸路。

一、為什麼會這麼突然?其實腎病從來不是突發的

很多患者聽到「你要洗腎了」,第一時間都是震驚、懷疑,甚至覺得醫師是不是誤判了。但從醫學角度來看,腎功能惡化通常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,只是因為腎臟的代償能力太強,即使剩下不到20%的功能,也未必會有明顯症狀。

直到病人出現:

  • 疲勞、食慾不振
  • 貧血、呼吸喘
  • 腳踝水腫、尿量減少
  • 血壓控制不良
  • 泡泡尿、蛋白尿

這時常常已經是腎病第四或第五期,甚至是腎功能只剩10%,需要立刻安排透析(洗腎)才能避免命危。

二、哪些人最容易第一次就被宣布洗腎?

  1. 糖尿病控制不良者

糖尿病是台灣洗腎人口的主要成因之一。當血糖長期過高,會傷害腎絲球的微血管,導致糖尿病腎病變(diabetic nephropathy)。

常見特徵:

  • 已有超過5年以上病史
  • 血糖常常超標或未規則追蹤
  • 合併高血壓但未控制好
  • 小便有泡泡或蛋白尿但忽視

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沒低血糖就沒問題,但血糖波動劇烈、本身有蛋白尿者,早就腎功能一路下滑

  1. 長期服用止痛藥、偏頭痛藥物者

有一類族群,習慣性吃止痛藥處理頭痛、經痛、關節痛,甚至每天都在吃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,卻不知道這類藥會對腎臟血流造成影響,長期使用會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,造成不可逆的腎衰竭。

這些患者沒有三高,也年紀不大,卻在某天健檢或抽血時發現肌酸酐飆高,腎臟幾乎報銷。

  1. 高血壓未規律服藥者

高血壓是一種「沉默殺手」,很多人覺得沒頭痛就沒事,結果每天都在讓腎絲球承受過大的壓力。長期下來,腎絲球硬化,導致過濾功能逐漸下降。

此外,很多人誤信偏方、中藥降壓,自行停藥,導致血壓忽高忽低,加速腎功能惡化。

  1. 慢性腎病家族史

如果家族中有人早年洗腎,或罹患多囊腎、腎小管酸中毒等遺傳性腎病,更應每年至少一次追蹤腎功能(抽血驗肌酸酐、尿液檢查蛋白尿)。

三、洗腎不是治療,是維持生命

洗腎分為兩種主要方式:

  • 血液透析:每週三次,每次約4小時
  • 腹膜透析:每天在家進行,需高度自律與清潔

一旦進入透析期,幾乎就是一輩子的醫療安排。雖然科技進步,透析可穩定延命,但生活品質大打折扣,且心血管疾病、感染風險仍高。

對於很多第一次就診即被宣布洗腎的病人,最常見的反應是「為什麼沒人早點告訴我?」可惜的是,很多警訊早就出現,只是沒被重視或沒有定期篩檢。

四、如何提前預防洗腎命運?這幾件事很重要

  1. 定期篩檢腎功能
  • 每年至少一次抽血(肌酸酐、eGFR)
  • 尿液檢查(是否有蛋白尿、血尿)
  1. 控制三高:血糖、血壓、血脂
  • 糖尿病患者:空腹血糖建議控制在100以下,糖化血色素低於6.5%
  • 高血壓患者:收縮壓控制在130以下
  • 高血脂患者:避免血管硬化影響腎臟供血
  1. 用藥謹慎,不濫用止痛藥與中藥
  2. 戒菸、少鹽、多喝水

菸草會破壞微血管,間接傷腎;高鹽飲食則提高血壓,加重腎臟負擔。建議日鹽攝取量不超過6克,並依身體狀況安排合適水分攝取。

五、Q&A 門診常見問題

Q:健檢有驗肌酸酐,正常就代表沒腎病嗎?
不一定。需搭配 eGFR(腎絲球過濾率)與尿液檢查一起評估,有時肌酸酐在正常範圍,但已出現蛋白尿或早期腎病變。

Q:只有單側腎功能差,會需要洗腎嗎?
腎臟有極強的代償能力,即使單側受損,另一側能撐起整體功能。但若有持續高血壓、高血糖或藥物影響,仍有可能惡化為慢性腎衰竭。

Q:洗腎之後還有辦法恢復嗎?
除非為急性腎損傷且能逆轉的情況,否則進入透析階段的慢性腎病,大多無法恢復到免洗腎狀態。

六、結語:腎臟病是慢性沉默病,早篩早防比治療更重要

如果你有三高問題、長期服藥、或常感疲勞、水腫、泡泡尿,一定不要忽略。
及早抽血檢查、定期追蹤腎功能,才能保住腎臟、避免走上透析之路。

📞 預約專線:02-27017020
📱 LINEhttps://lin.ee/oOaMFac
📱 LINE:@fairy.tw(搜尋記得加@哦)
📩 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-8號9樓
🚇 捷運:忠孝復興4號出口
🔗 診所官網https://fairyclinic.com.tw/

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,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。

 

Related posts

PRP是什麼?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療法全解析,哪些人適合做?有效嗎?

【睡不好、憂鬱焦慮纏身?】揭開 DEEP TMS 腦波科技與睡眠門診的真相:大腦的治療新選擇

【告別汗漬尷尬】腋下多汗、狐臭免動刀!肉毒桿菌素治療多汗症,無痛、快速、有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