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也曾聽說:「透過血液淨化可以改善疲勞、延緩老化、調整免疫功能,甚至幫助抗氧化與預防疾病」?近年,越來越多診所、醫美中心、甚至保健會館都紛紛推出所謂的「血液淨化」療程,聲稱能讓身體「重開機」,回復健康狀態。
那麼問題來了,血液淨化到底是什麼?真的有科學根據嗎?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?又為什麼近年這麼火紅?今天這篇文章,我會用臨床角度好好為大家整理血液淨化背後的原理、分類與風險,幫助你釐清選擇前該知道的所有重點。
血液淨化是什麼?醫學上早就存在的治療方式
所謂「血液淨化」,在醫學領域其實是一種早就存在的臨床治療手段,用來去除體內多餘或異常的物質,例如:
- 尿毒症患者的洗腎(血液透析)
-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血漿置換術(Plasmapheresis)
- 敗血症或重度感染時的血液過濾(Hemofiltration)
這些方式都是針對「已經有嚴重疾病」的病患所設計,目的在於替代或輔助身體無法正常代謝的功能。
然而,這幾年坊間所講的「血液淨化」並不是為了治病,而是用於亞健康族群或想保養的人士,強調的是「預防」、「調節」與「促進健康」。
目前民間流行的「血液淨化」有哪幾類?
雖然名稱都叫「血液淨化」,但實際上根據施作方式與目的不同,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幾類:
- 高階靜脈營養輸注(IV Drip Therapy)
例如:
- 維他命C高濃度點滴
- 麩胱甘肽(Glutathione)抗氧化點滴
- 奈米白蛋白或胺基酸補充
強調可協助抗氧化、解毒、提升代謝,並非真正清洗血液,但透過血管內注射方式進行,因此被泛稱為「血液療法」。
- 臭氧自體血回輸療法(Ozone Autohemotherapy)
此方式是在抽出一定量血液後,與臭氧氣體混合,再回輸回體內,理論上目的是促進紅血球釋放氧氣、提高血液流速、刺激抗氧化酵素產生。
部分歐洲國家或亞洲地區診所提供此療法,但在台灣並未納入健保適應症,也未獲正式核准。
- 血液紫外線照射療法(UV Blood Irradiation)
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輔助治療技術,會抽出血液,經紫外線照射後再輸回體內,理論上目的是調節免疫與殺菌。
目前在美國或德國的部分私人診所仍提供,但也存在醫學界爭議,應慎重評估其療效與風險。
那為什麼血液淨化這幾年變得這麼夯?
- 疫情後健康意識大幅提升
COVID-19 疫情後,許多人開始注重免疫力與整體健康,對於「調整體質」、「提升防禦」的療程更加關注。
- 生活壓力導致「亞健康」族群增加
睡不好、壓力大、飲食不規律、慢性疲勞等問題成為都市人常態,血液淨化被宣稱能快速清除「自由基」、「代謝廢物」、「環境毒素」,因此被視為「快速回復元氣」的選項。
- 搭配再生醫學成為新趨勢
近年結合幹細胞、外泌體、膠原蛋白刺激劑的療程日漸盛行,而這些療程也強調體內環境的乾淨與穩定,因此「血液淨化」也被當成前導療程的一環,用來「先排毒,再修復」。
那血液淨化真的有用嗎?
答案是:依照正確適應症與合適對象,部分療程可能有效,但前提是需經過專業醫師評估。
例如:
- 高濃度維他命C點滴已在癌症輔助療法中有初步研究數據
- 臭氧療法在特定慢性發炎或代謝症候群的研究中,展現改善指標的潛力
- 紫外線照血在某些免疫疾病有文獻探討,但不適合普遍應用
然而這些療程仍不是標準醫療處置,也不能宣稱有「治療效果」、「立即逆轉老化」、「絕對有效」等字眼,否則可能涉及誇大或違法。
誰適合考慮血液淨化?諮詢時應注意什麼?
建議以下情況的患者可諮詢醫師:
- 經常覺得疲憊、睡眠品質差、壓力過大
- 有肝臟解毒負擔(常應酬、長期服藥)
- 想做術前準備,提升術後修復能力
- 追求全身抗氧化保養的人士
在選擇前,請確認以下幾點:
- 是否由合格醫師執行?
- 療程內容是否有清楚標示成分?
- 有無過敏、慢性病、藥物交互作用評估?
- 有無標榜未經核准的療效或誇大功效?
結語:血液淨化不等於萬靈丹,重點在醫學整合與個人化
血液淨化本身不是新科技,但經過重新包裝與功能提升後,的確能在特定狀況下為身體提供輔助修復與抗氧化支持。但務必記得:
- 並非人人都需要
- 並非每一種方式都安全
- 必須經過完整評估後再決定是否施作
最理想的做法,是根據個人體質、生活習慣與需求,客製化調整療程,而不是一窩蜂追流行或跟風療法。
📞 預約專線:02-27017020
📱 LINE:https://lin.ee/oOaMFac
📱 LINE:@fairy.tw(搜尋記得加@)
📩 地址: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53-8號9樓
🚇 捷運:忠孝復興4號出口
🔗 診所官網:https://fairyclinic.com.tw/
歡迎至法瑞診所預約,由吳紹琥醫師為您評估諮詢。